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综合性技术,但由于门槛较高,许多人将“区块链项目”神化了,再加上泡沫效应,许多散户在完全不了解项目基本面和风险的情况下盲目入场。
要投资区块链项目,我们的建议是要先研究项目的基本面,包括技术、未来应用场景和团队背景,了解项目的开发进展和合规情况,同时具备对区块链项目的逻辑分析能力。
尽管与其他投资相似,投资早期区块链项目甚至是投资虚拟币需要建立一套逻辑分析框架,但是判断其是否是个骗局仅需要分析一个项目是否有必要披上“区块链外衣”以及需要发行通证。
从区块链技术而言,项目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是致力于提高性能(如可扩展性等)的基础链项目;二是针对某些行业的垂直链或者分布式应用项目。
就第一种而言,必然有必要披上“区块链外衣”。尽管难度很高,投资者还是需要阅读项目材料找到项目提高公链性能的具体手段,通过查阅资料或者访问专业人士,探究这些手段是否可行,并且是短期落地还是一个长久的科学规划。同时,在阅读项目的白皮书或者是宣传稿时,如果发现项目方没法解释清楚项目的去中心化技术,甚至频繁制造新概念,那么项目最终落地的可能性就不大;如果项目方承诺达到的性能效果非常夸张,那么项目可以肯定是个骗局。此外,如前文所述,区块链项目一般是去中心化的开源项目,特别是公链项目。如果一个这类项目在未来不会开源,那这种项目也和骗局没差别。
针对第二种类型,需要结合区块链技术的优缺点与行业特征来具体分析。
一方面,源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征(其中确认节点越分散,即越去中心化,该特征越明显,如POW共识机制的公链),区块链被称为可信任的机器,它更适用于需要价值链条长、确认信息成本高、需要大规模共识的场景,以提高跨主体协作效率以及降低沟通成本,比如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和国际贸易物流等。
但是,目前区块链的性能(尤其是公链)存在一定局限性,效率较低。一些对交易速度要求高的行业,比如电商、社交和游戏,如果硬是要披上区块链技术外衣,就可能有点本末倒置。当然,这也需要看最终落地到应用层面后,架构设计的合理性,比如哪些数据是链上进行,哪些是链下进行。如果一味为了将所有数据都搬到区块链上,使项目显得“高大上”,那么即使该项目不是骗局,其在落地之前也会把资金消耗殆尽。
另外,一些应用仅凭区块链技术是无法落地的。就溯源行业而言,区块链能保证数据上链后,无法篡改,但无法保证上链的原始数据一定是真实的。这就需要物联网技术(图像识别、遥感技术等)以及5G技术的配合,从而保证数据不经过人为处理就可以及时上链。
另一方面,如何判断项目是否有必要发行在交易所流通的通证,第一步需要判断项目本身是否使用了除发币之外的区块链技术。
如果没有,则这些项目可能是:
(1)资产上链,如黄金上链、房地产上链、法定货币上链(稳定币)、艺术品上链甚至是游戏资产上链等。投资者需要调查标的资产与通证是否能做到一一对应,拥有通证是否就真的代表拥有标的资产,从而判断是否是个骗局。
(2)利用发行通证进行融资。通证代表的是股权和债权等证券属性,这类行为通常会成为STO。投资者需要判断是否经过合规流程。
(3)凭空发行通证。通证既不代表股权也不代表债权,除了可用于存币生息、拉新投资人换取佣金这类功能外,没有别的使用功能(如作为链上交易手续费、投票权或换取商品服务等),这类通证很大概率是利用通证的资金盘。
(4)传统项目或商业活动发行类似积分功能的通证。在这种情况发生时,投资者则需要判断拥有通证是否能真的兑换项目的产品与服务。
如果项目的确使用了区块链技术,还需要判断:
(1)若项目是公链项目,发行通证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需要鼓励大家成为节点,一起维护账本。对此类项目是否是骗局的判断,可参考上述“基础链”,因为项目无法落地,通证价值必然归零。
(2)项目是联盟链和私有链项目(较多应用在政务系统、国际贸易和供应链领域),项目可以发行通证作为内部使用网络的“凭证”,但是这类通证是不建议具备“公开交易”属性的。
(3)项目是DApp,一方面要判断项目本身是否能够落地,另一方面则要判断Token是否真的能够使用。
总之,Crypto千万个,安全第一个。在此,笔者谨提醒投资者:贪婪入骗局,亲人两行泪。币圈的各位,且行且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