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三大巨变
(一)大宗商品定价模式的重大变革
目前,全世界每年被生产和消费的大宗商品价值大约15万亿美元。原来垂直一体化的机构协商定价,正转变为由专业贸易商主导的效率不断提升的市场定价模式。
与此相对应的变革很多:原来由少量生产商在固定区域的生产,正转变为众多生产商在多个区域的生产;原来稳定的无弹性的市场,正变成动荡的、弹性十足的市场;原来有限的交易模式,正转变成活跃的、永远在线的交易模式……这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供应链越来越复杂,对市场参与者提出了挑战。
(二)中印需求引发大宗商品市场的供需变化
大宗商品市场第二个大的结构变化则是中国的工业崛起和印度市场的发展,它们共同推动“南南贸易”的增长,得形势对商品生产商越来越有利。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新的生产商试图利用现货合约,通过与有管理价格风险能力的贸易商建立紧密合作来降低市场的风险,以避免维持较高的库存水平。
(三)供应链金融成为大宗商品发展关键
随着全球供应链网络的形成,以及中国成为大宗商品市场最大的参与者,中国的贸易公司对于短期贸易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和中国市场能够供给的服务出现缺口,供需矛盾正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中小贸易公司面临的供应链融资难题越来越突出。
二、破解中小贸易商面临的供应链金融问题
上述三个转变,会给中国的中小型贸易商的供应链金融带来哪些挑战呢?
第一,需要解决供应链金融的本质。它实际上是商业信用问题。要从之前的以企业为主的系统转变为主体+交易系统体系,特别是交易系统的建设工作尤为重要。为此,需要解决贸易型企业的大通量营业额和银行业低而慢的授信额度间的结构性矛盾。
第二,有赖高科技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具体而言,需实现多层次的“在线”科技:(1)是可视化。即底层的资产的数字化,使实体货物的全流程可视化;(2)是可控。通过对实物资产的确权,解决多方抵押,货不对办等货权不吻合的情况,避免出现异常时货物不能处置的问题;(3)是解决可信问题,这也是最核心的、最难的问题。大宗商品进口涉及海运、港口、堆场、仓储、物流、采购方、资方、货代、资信审查机构、质检机构、税务、法务、保险、拍卖、海关等诸多环节和角色,如果平台很难做到中立第三方,则难以取得广泛的认同和信任。
第三,供应链金融需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做供应链金融必须具备行业理解能力,包括产业的分布、运营、交易、各类供需、各种影响因素等等。相关产业信息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随时变化,只有开放兼容的供应链金融才有可能完成上述目标。
三、巧用区块链、物联网解决供应链金融难题
我们认为,基于可信仓单解决方案,以“区块链”及“物联网”为技术基础,联合生产型企业、贸易商、交易所、仓储机构、银行、行业协会、在线仲裁机构等具有公信力的交易参与方,构建大宗商品领域的可信联盟链,是破局之法。
通过追踪、记录大宗商品仓单的物流、库存、交易、融资等全周期数据,确保仓单数据真实有效且不可篡改,可以解决大宗商品行业因信息化发展不均衡而导致的仓单数据流转不畅、仓单数据造假等行业问题。
具体操作中需要关注以下关键环节:
(一)仓单数据可信采集
目前仓储管理和作业大多采用人工操作方式,业务数据的真实性缺乏有效的验证机制。需要利用物联网技术,将仓储管理及作业流程及数据第一时间同步至区块链,确保源头数据的真实性。且一旦数据上链,所有数据将无法篡改。
(二)仓单融资相关数据的可信存证与共享
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和信任问题。为此,可以通过区块链去分布式账本技术和加密技术,以实现仓单数据存证和仓单数据共享。
(三)仓单数据溯源
区块链仓单利用加密及分布式存储技术,使仓单数据不可篡改。 且区块链中存储的数据天然具有时序性,每次数据变更均会产生一条新的记录和与之相对的唯一哈希值,并打上时间戳,放在区块的末端,使每次变动都将在区块链上留下记录。
(四)多方共识与多方背书
区块链仓单由各个参与方通过区块链共识机制共同记录和维护。区块链共识机制可保证仓单数据在各个参与节点的数据一致性及真实性,杜绝单一节点的仓单数据造假行为。此外,背书节点通过智能合约,可以对上链的仓单数据进行校验和链上背书,以保证业务数据的真实,确保上链数据的合法性,为仓单数据提供进一步的信用保证。
通过基于区块链协同网络构建新的连接方式和协同方式,整体上可以降低沟通成本和信任成本,提升互信能力。
四、用区块链构建供应链金融体系给各方带来的影响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采购商/资金需求方、进口代采商/资金方、港口、堆场、货代、风险管理方等相关方的业务协同体系。该体系通过全流程的可信单据、放货指令控制等手段,把控可能产生的风险,建立各参与方规范互信的流通环境,解决贸易流通中风险不可控、信任成本高的问题,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实现资金需求企业和资金方的迅速对接。
这一协同体系对各方作用介绍如下:
代采机构:代采方集中的问题主要是如何解决品类单一、降低成本、获取客户等问题。而最为核心的其实是业务能力问题,也就是风控能力不足,而平台正好解决这个问题。
采购方:采购商的主要挑战在于获取质优价廉的代采机构,该平台正好可以解决代采机构的资金安全问题,为采购商提供相对低成本的贷款,利用多方联合控货等手段解决代采商跳单风险,打消采购商的顾虑。
货代/运输:货代和运输作为平台的合作伙伴进入系统,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不断筛选优质的货代和运输服务商,由此可以通过平台获得客户和业务增量。
港口/仓库:可以通过我们的系统来激活它们的存量客户。通过可信认证、智能化改造和联合控货,仓库可以加入更大的产业链条中,获得额外的增值服务。
供应链科技平台中的各个角色布置区块链一体机节点后,将共同制定平台业务规则,相互印证业务数据,共同监控业务安全性。客户进入平台后将会按其需求,被引流到各角色节点,对接业务。
供应链科技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手段,消除进口代采业务中的信息差和不信任,平台业务通过采购商、代采商、货代、港口堆场四方角色构建大商通平台联盟链,实现六层信任机制:创世信任、基础信任、共识信任、输入信任、治理信任、可验证信任。具体分析如下:
1、创世信任,是联盟相关方共同配置并构建创世区块来建立初始信任。
2、基础信任,是对区块链联盟方的主体信任,它以密码学的安全信任作为信任基础。
3、共识信任,是基于共识协议的安全性、共识节点的签名、以及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来建立的区块链共识信任。
4、输入信任,是基于非对称密码学的交易签名机制、私钥的可信管理,传递交易不可伪造的输入信任。
5、治理信任,是通过联盟参与方多重签名机制实现的、由链上治理建立的治理信任。
6、可验证信任,是指区块链网络提供的简单支付验证能力,它可以快速且有效地验证链式结构、账户状态、交易结果、存储数据的安全可信。
通过上述六层信任机制的建立,共同建立大宗商品联盟的高度可信任的交易环节,我们可以实现交易过程中的合同、单据等尤其是放货指令信息的可信操作。
发表回复